一.学科、专业简介
系统理论,是为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科学研究和社会需要而开设的新学科,隶属于系统科学一级学科,是云南省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系统科学是最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不仅与数学科学紧密相连,而且在力学、物理学、化学、电学、生物及生命科学以及社会金融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该学位点有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及科研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并已形成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分析与最优化等有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已有一批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论著,目前还承担着相当数量的科研课题。
本学科主要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教学、科研、技术工作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非线性系统控制和系统分析、最优化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和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数值模拟能力,能够开展对非线性系统和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并熟练地使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和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向
(一) 系统分析与最优化;
(二) 非线性系统控制、数值模拟和应用;
(三) 时滞非线性微分系统及反馈控制;
(四) 数理金融与风险管理;
(五) 随机控制与智能控制;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5—4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为3—4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安排1年半—2年时间学习硕士课程,进行教学实践;至少安排1年时间进行科研训练与实践、撰写论文;安排3个月时间用于学位论文的付印、评阅、答辩。
应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完成下表中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学术活动,考试(或考查)合格,修够30个以上学分。
课 程 设 置 表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必 修 课 程
|
学位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1
|
讲座自学
|
考试论文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
|
54
|
2
|
讲座自学
|
考试论文
|
|
外国语
|
基础外语
|
4
|
144
|
1、2
|
讲授
|
考试
|
|
学位基础课
|
泛函分析
|
3
|
72
|
1、2
|
讲授
|
考试
|
4门中至少选修3门
|
抽象代数
|
3
|
72
|
1、2
|
讲授
|
考试
|
拓扑学
|
3
|
72
|
1、2
|
讲授
|
考试
|
科学计算的算法与分析
|
3
|
72
|
1、2
|
讲授
|
考试
|
学 位 专 业 课
|
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应用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根据研究方向选学,但不得少于6学分.
|
复杂系统理论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组合最优化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无穷维动力系统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向量优化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最优控制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运筹学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系统建模与辩识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统计学习理论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模式识别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非线性控制系统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近似算法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信息与编码理论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密码学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动力系统控制理论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非线性系统分支与混沌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哈密顿系统理论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经济系统及其控制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预测理论与方法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金融经济学
|
3
|
72
|
2或3
|
讲授
|
考试
|
选修课程
|
公共选
修课
|
文献检索
|
1
|
18
|
2或3
|
讲授
|
考查
|
|
|
专业选修课
|
各个研究方向的
论文选讲
|
3
|
72
|
3和4
|
讨论
|
论文或考查
|
|
|
补修课程
|
|
由导师定
|
|
|
|
|
|
导师根据培养需要,安排补修有关课程,不记学分。
|
教学实践
|
|
|
1
|
|
|
|
考查
|
|
学术活动
|
|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次数 10次
|
1
|
|
|
|
考查
|
本人主讲次数不少于1次
|
合计
|
|
|
30
|
|
|
|
|
|
六.培养方式
1. 入学后第一学期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有导师负责落实执行培养计划。
2. 在保证完成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并经导师同意选修若干其它课程,以进一步开拓知识面。
3. 按学校有关规定,参加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的第一个月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成绩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具体要求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是针对系统理论范围内的理论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论文应有新的见解和结果,并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主要结果应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的能力。
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或第四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提出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说明本选题的意义、学术界有关本选题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提纲和占有资料情况、题目的重点和难点、本人的研究特点和方法、详细的工作进度安排、本课题的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等。开题报告要在该专业有关教师参加的会上进行论文开题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同意,并报学院审核批准送研究生院备案后方可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在论文工作期间,要进行阶段性检查。
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按37000gcom威尼斯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
1.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每个研究生都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结束后由负责教师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1学分。
2.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10次,其中担任主讲人不得少于1次。达到要求者记1学分。
九.考核方式
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必修课程一律为考试,其余课程可进行考查。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十.教材和参考书目
1. 卢开澄,组合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系统科学,许国志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3.唐焕文等,实用最优化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袁亚湘,孙文瑜, 优化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1997.
5.V.N.Vapnik,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John Wiley,1998.
6.阎平凡,张长水,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7.冯纯伯,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8.何坚勇,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9.刘豹主编,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 张可村,赵英良, 数值计算的算法与分析,科学出版社,2003.
11. 仝茂达,线性系统理论和设计,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12. A. Berman and R. Plemmons, Nonnegative Matrices i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1979.
13. 吴沧浦,最优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14. 钱敏平,龚光鲁,应用随机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 D.P.Berstsekas, Neuro-dynamic programming, Athena Scientific,1996
16. Christos H. Papadimitriou and Kenneth Steiglitz,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1998.
17. Vijay V. Vazirani,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Springer-Verlag , Berlin, New York, 2003.
18. Christos H. Papadimitriou,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94.
19. William Stollings,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entice Hell, 2002.
20. William Stollings, High Speed Networks, Prentice Hell, 2003.
21. 王新梅,肖国镇,纠错码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2. 谢金星等,网络优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3. S.Wiggins, Introductions to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Springer, 1993
24. 李继彬,赵晓华等,广义哈密顿系统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1994
学位分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非线性控制系统”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 教学总学时:72
二、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20
三、 周学时:4
四、 学分:3
五、 预修课程:矩阵分析、微分方程
六 、教材:冯纯伯,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七、 课程教学目标:非线性控制理论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课程将较全面地介绍非线性控制理论中的基本内容并适当介绍了一些近代非线性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与非线性,二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Lyapunov 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分析,微分几何控制方法,变结构控制方法,近代非线性理论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非线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在实际工业过程中运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运用非线性控制方法解决实际工业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八、 教学要求:突出概念,强调思维,掌握方法,锻炼能力。
九、 课程特色: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突出非线性控制系统方面一些重要方法的介绍和掌握;讲授教材内容和适当介绍一些前沿理论相结合;适当提出一些“研究题”给大家锻炼能力。
十、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的安排:Lyapunov 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20学时)、近代非线性理论介绍(12学时)、线性与非线性(16学时)、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分析(24学时)
十二、 本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冯纯伯,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2.高为炳,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1991
3.Isidori,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an Introduction, Springer-Verlag, 1985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系统科学概论”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 教学总学时:72
二、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20
三、 周学时:4
四、 学分:3
五、 预修课程:无
六 、教材:系统科学,许国志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七、 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系统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系统科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知识熏陶,提高系统科学基本素养,掌握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八、 教学要求:突出概念,强调思维,掌握方法,锻炼能力。
九、 课程特色: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突出系统科学的一些重要方法的介绍和掌握;讲授教材内容和适当介绍一些前沿理论相结合。
十、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的安排:
绪 论 (4学时)一般系统理论(16学时)动态系统理论 (16学时)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16学时)其他系统理论 (12学时)系统科学中的技术学科 (8学时)
十二、 本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系统科学,许国志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最优化方法”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 教学总学时:72
二、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60
三、 周学时:4
四、 学分:3
五、 预修课程:矩阵论、数值计算方法
六 、教材:唐焕文,《实用最优化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七、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研究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最优化模型的分类和一些术语:数学规划、组合优化、图论、网络流、动态规划,线性规划解的几何特征,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以及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单纯形法,大M法,无约束非线性规划最优性条件,一维搜索:平分法、0.618法、牛顿法,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牛顿法和拟牛顿法,等式约束极小和一般非线性规划的最优性条件,二次规划,可行方向法,罚函数法:外点法、内点法、乘子法,线性整数规划,0—1规划的隐枚举法,网络优化:网络的基本意义、最短路问题、网络流问题。
八、 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独立承担和开展最优化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九、 课程特色:主讲、研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突出最优化的一些重要方法的介绍和掌握;讲授教材内容和适当介绍一些前沿理论相结合。
十、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小论文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的安排:
概论、线性规划、无约束非线性规划、约束非线性规划、离散型优化问题
十二、 本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 施光燕、董加礼,《最优化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唐焕文,《实用最优化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 席少霖、赵凤治,《最优化计算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林锉云、董加礼,《多目标优化的方法与理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5. 赵凤治、尉继英,《约束最优化计算方法》,科学出版社,1991。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现代控制理论”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 教学总学时:72
二、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20
三、 周学时:4
四、 学分:3
五、 预修课程: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六 、教材:刘豹主编,《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七、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基础,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系统,随机系统与卡尔曼滤波,稳定性与李亚普诺夫方法,自适应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现代控制理论涉及的面非常宽泛,对数学基础的要求较高.现代控制理论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八、 教学要求:
九、 课程特色:
十、 考核方式:闭卷、小论文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的安排:
线性系统理论(24学时)最优控制理论(20学时)最优估计与滤波(12学时)自适应控制(10学时)智能控制简介(6学时)
十二、 本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刘豹主编,《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郑大钟编著,《线性系统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3.常春馨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
4.陈启宗,《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科学出版社,1988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组合优化”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学时: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72学时。
三、周学时:4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预修课程: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等。
六、教材:Christos H. Papadimitriou and Kenneth Steiglitz,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1998.
七、考核方式:考试。
八、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
1. Optimization Problems
2. The Simplex Algorithm
3. Duality
4. Computation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Simplex Algorithm
5. The Primal-Dual Algorithm
6. Primal-Dual Algorithms for: Max-Flow and Shortest Path: Ford-Fulkerson and Dijkstra
7. Primal-Dual Algorithms for Min-Cost Flow
8.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9. Efficient Algorithms for the Max-Flow Problem
10. Algorithms for Matching
11. Weighted Matching
12. Spanning Trees and Matroids
13.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14. A Cutting-Plane Algorithm for Integer Linear Programs
15. NP-Complete Problems
16. More about NP-Completeness
17.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18. Branch-and-Bound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19. Local Search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近似算法”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学总学时: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72学时
三、周学时:4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预修课程: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等。
六、教材:Vijay V.Vazirani,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Springer-Verlag , Berlin , 2001
七、考核方式:考试
八、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
1
|
Introduction
|
1
|
2
|
Set Cover
|
15
|
3
|
Steiner Tree and TSP
|
27
|
4
|
Multiway Cut and k-Cut
|
38
|
5
|
k-Center
|
47
|
6
|
Feedback Vertex Set
|
54
|
7
|
Shortest Superstring
|
61
|
8
|
Knapsack
|
68
|
9
|
Bin Packing
|
74
|
10
|
Minimum Makespan Scheduling
|
79
|
11
|
Euclidean TSP
|
84
|
12
|
Introduction to LP-Duality
|
93
|
13
|
Set Cover via Dual Fitting
|
108
|
14
|
Rounding Applied to Set Cover
|
119
|
15
|
Set Cover via the Primal-Dual Schema
|
125
|
16
|
Maximum Satisfiability
|
131
|
17
|
Scheduling on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s
|
140
|
18
|
Multicut and Integer Multicommodity Flow in Trees
|
146
|
19
|
Multiway Cut
|
155
|
20
|
Multicut in General Graphs
|
168
|
21
|
Sparsest Cut
|
180
|
22
|
Steiner Forest
|
198
|
23
|
Steiner Network
|
213
|
24
|
Facility Location
|
232
|
25
|
k-Median
|
243
|
26
|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
256
|
27
|
Shortest Vector
|
273
|
28
|
Counting Problems
|
294
|
29
|
Hardness of Approximation
|
306
|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动力系统控制理论”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学时: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90学时
三、周学时:4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预修课程:非线性系统分叉与混沌,控制论基础
六、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
1.胡跃明,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2002,国防工业出版社
2.张化光 王智良 黄伟,混沌系统的控制理论,2003,东北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动力系统控制”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及“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熟悉非线性动力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常用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八、教学要求:
该课程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辅以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书籍扩充知识。
九、课程特色:
十、考核方式:考试
十一、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
绪论,控制理论与非线性动态系统基本概念,稳定性理论基础,输入/输出分析,非线性几何控制方法,变结构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反控制
十二、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曹建福韩崇昭 方洋旺, 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2001,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王光瑞于熙龄 陈式刚,混沌的控制、同步与利用,2001,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
3.陈关荣吕金虎,Lorenz系统与混沌控制,2003, 科学出版社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非线性系统分叉与混沌”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学时: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90学时
三、周学时:4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预修课程:常微分方程
六、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
1.S.Wiggins, Introductions to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and chaos,
1992, Springer-verlag
2. 罗定军 张祥 董梅芳,动力系统的定性与分支理论, 科学出版社,2001
3.张锦炎 冯贝叶,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理论(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七、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及“动力系统控制”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熟悉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叉与混沌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常用研究方法,为相关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八、教学要求: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书籍扩充知识。
九、课程特色:
十、考核方式:考试
十一、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
微分方程基本定理与动力系统定义,动力系统的几何观点与Poincare映射,动力系统的化简方法(中心流形定理、规范型理论),稳定性与结构稳定性,局部分叉理论,全局分叉理论,混沌及其研究方法
十二、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张芷芬丁同仁 黄文灶 董镇喜,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科学出版社,1985
2.Guckenheimer,J. and Holmes,P.J.,Nonlinear Oscillations, Dynamical Systems,
and Bifurcations of Vector Fields, 1983, Springer-Verlag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 教学总学时: 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 72学时
三、周学时: 4学时
四、学分: 3学分
五、预修课程: 科学计算的算法与分析、泛函分析
六、教材: 阎平凡 张长水,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七、课程教学目标: 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培养学生理论研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清晰的模型以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讲授课程内容。
九、课程特色:本课程为智能计算方法系列课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大量的上机试验运算。
十、考核方式: 考试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于教学学时安排:前馈网络(12学时),径向基函数网络(10学时),反馈网络与联想存储器(12学时),神经网络与优化(14学时),统计方法与神经网络(14学时),进化计算概论(10学时)。
十二、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S.Haykin, Neural Networks, prentice Hall,2001.
2.阎平凡 张长水,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阎平凡译,神经网络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M.T.Hagan, Neural Network Design, PWS,1996.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神经元动态规划”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学时: 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 72学时
三、周学时: 4学时
四、学分: 3学分
五、预修课程:科学计算的算法与分析、泛函分析、概率论
六、教材: D.P.Bertsekas, J.N.Tsitsiklis, Neuro-Dynamic Programming, MIT Press,1996
七、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介绍神经元动态规划方法及强化学习算法
八、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讲授课程内容。
九、课程特色:
十、考核方式: 考试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于教学学时安排: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24学时),神经元动态规划(48学时)
十二、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 D.P.Bertsekas, J.N.Tsitsiklis, Neuro-Dynamic Programming, MIT Press,1996,
2. 胡奇英 刘建庸,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引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 D.P.Bertsekas, J.N.Tsitsiklis,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1989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密码学”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学时: 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200学时
三、周学时:4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预修课程:“近世代数”或“抽象代数”、“代数与组合”、“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六、教材:W. Stallings “Cryptogr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七、课程教学目的: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
八、教学要求:课堂教学,由于课程内容多,最好采用投影教学,并需要部分算法实践环节。
九、 课程特色: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密码学的内容融会在一门课程中,有利于将密码学与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数学方法和体系结构上给学生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
十、 考试方式:考试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信息安全导论(4),古典密码学(4),入侵者(4),恶意软件(4),防火墙(4),分组密码与DES(4)v, 公钥密码与RSA(4),代数与组合(I)(4),代数与组合(II)(4), AES(4), ECC(4), 消息认证(4),数字签名与认证协议(4),密钥管理(8),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12)
十二、 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W.Trappe et al, Introduction to cryptography with coding theory,
2.William Stallings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3.Principles and Practice,
4. Orded Goldreich Foundations of Cryptography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学时: 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200学时
三、周学时:4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预修课程:“排队论”,“信息与编码理论”,“优化理论”,“计算机网络”
六、教材:W.Stallings High-Speed Networks
七、课程教学目的:培养信息论、信息安全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优化理论基础。
八、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安排部分建模实践
九、课程特色: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后继深化课程。
十、考试方式:考试
十一、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引论、协议与TCP/IP协议族、数据网络、高速局域网(16);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概述、排队分析、自相似通信量、链路级流量及差错控制、运输协议、互联网的通信量管理(16);图论概述、路由选择协议、高速和多媒体通信量的路由选择(16);信息论概要、无损压缩、有损压缩(16)
十二、 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W.Stallings High-Speed Networks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模式识别”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学时: 72学时
二、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 72学时
三、周学时: 4学时
四、学分: 3学分
五、预修课程:科学计算的算法与分析、泛函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六、教材: 张学工,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七、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
八、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讲授课程内容。
九、课程特色:
十、考核方式: 考试
十一、课程主要内容于教学学时安排:
贝叶斯决策理论(12学时),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10学时),线性与非线性判别函数(18学时),近邻法(6学时),特征的选择与提取(12学时),非监督学习方法(8学时),模糊识别方法(6学时)
十二、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边肇祺 张学工,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P.A.Devijver J.Kittler, Pattern Recogniti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New York: Prentice-Hall,1982
3.V.Cherkassky F.Mulier, Learning From Data: Concepts, Theory and Method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7
4.沈清 汤霖,模式识别导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D.S.S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
一、 学总学时:72学时。
二、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72学时。
三、 周学时:4学时。
四、 学分:3学分。
五、 预修课程: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等。
六、 教材:自编讲义
七、 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应用软件专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系统讲授决策支持系统、未象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数据开采、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开发技术。
八、 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讲授课程内容。
九、 考核方式:考试。
十、 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学时安排:
DSS导论,模型辅助决策,数据库系统与人机交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未象系统,DSS工具和开发平台,数据仓库,数据开采,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十一、 本门课程需阅读的参考文献或专著:
1. 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陈文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方法·案例,高洪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